IDC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指出,新基建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2020年,新基建整体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2,757.1亿美元。
新基建是指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建设,包括七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毋庸置疑,新基建给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人工智能也将迎来快速增长。IDC 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2.7亿美元,2019-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0.4%。
01
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
推动中国建筑智能化变革
作为承载智慧城市各大功能模块落地的重要场所,智能建筑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最主要的场景之一。在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看来,未来城市的每一栋建筑都可以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直观展现建筑的全量信息,全面融入感知数据、共享数据等,并通过空间计算技术,构建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立体呈现建筑运转的全貌,形成“建筑大脑”,助力实现多维度可视化、精细化的实时监测管理。AI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基于建筑数据进行科学决策,为建筑管理、人与建筑之间的智能互动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正在推动中国的建筑迎来一次深刻的智能化变革。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正推动这一进程迈向新的高度,深度运用创新性与独创性的“1+8+1”智能化应用体系,在健康环境、能源管理、公共安全、交通停车等领域创造更智慧的体验。
北京智能建筑“1+8+1”智能化应用体系:
·
1个建筑大脑(数字孪生操作系统)
·
·
1个运营指挥中心
·
·
8个应用系统(健康环境、能源管理、智能安防、设备设施监测、交通调度、共享停车、公众服务、数字消费)
·
其中,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核心智能技术倾力打造的建筑大脑,具备泛连接、高安可(高效安全可靠)、深融合的特性,可将全方位的信息融合进一张数字孪生底图中,把数字世界带进每栋建筑,从而实现建筑从大脑到末端的全面更新,不断激发新活力。
02
诊断现在、预测未来
建筑大脑使建筑更聪明
针对各建筑运行的特定需求,建筑大脑结合交通、安防、环境、能耗等八大业务模块的监测预警与数据分析决策模型,可实现对建筑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与运营。
张倍先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系统割裂、数据孤岛现象,建筑所蕴含的海量、高价值的城市运行数据长期未被有效收集和挖掘利用。我们打造的建筑大脑不仅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更深挖数据背后的价值,从被动反馈到主动思考,让建筑成为一个会思考、可进化的智慧体。
北京智能建筑打造的建筑大脑(数字孪生操作系统)面向运营管理者可实现可视、可管、可控。
·
可视:实时动态可视化、突发事件可视化、处理结果可视化、运营维护数据可视化
·
·
可管:运营管理智能化、工作流程在线化、资产管理数据化
·
·
可控:事前预防推演、事中应急联动、事后智能控制
·
一线建筑运维人员可基于操作终端APP实现高效且简单的操作互动;智能建筑内的人员可以获得健康、绿色、科技的全面智慧体验。
马冬梅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1+8+1’智能化应用体系的每个板块,都有建筑大脑的数据驱动、算法赋能,也正因此,才可以做到‘诊断现在、预测未来’。比如,它可对建筑内的所有重点设备进行孪生建模,录入它们的实际运行状态,然后在系统中通过模拟测试,得知在未来一定条件下,或许是因为设备老化、或许瞬时压力过大,发现设备有可预见的故障风险,系统就会提前发出预警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护,可最大限度避免故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