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构 建 “零碳社会”
交通行业义不容辞
如今,“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时代热词,极端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全力推进建设“零碳社会”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并逐渐纳入政策议程。
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我国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日本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韩国表示要与国际社会一起致力于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加拿大政府也迅速跟进,明确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据最新数据统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碳排放降低6.4%,即23亿吨。但这种以经济严重衰退为代价的碳减排不符合人类的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探索全新的低碳发展模式成为各国关心的主要议题。
从全球碳排放的能源结构来看,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交通和工业三大行业,其中交通行业碳排放量占总量比重的25%,是提能增效、低碳减排的重要一环,已然成为多国推出减排举措的重要发力点。
02
慢 行 交 通
加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4月中旬,中美两国举行重要会谈,重启国家间气候合作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最终达成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共同提出八项具体的减排行动,绿色低碳交通名列其中。而慢行交通作为交通行业应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部分。
慢行交通
有别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慢行交通就是指把步行 、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倡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如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浙江等城市均开展了“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尝试。
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不仅是都市慢生活的重要体验,还能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助力城市更新。共享单车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普及,也说明这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众多城市已经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连续成网、环境美化等相关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慢行交通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将有效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促进其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方式转变,从而积极推进实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
北京智能建筑在此提出倡议:
五一假期,
我们慢出行,
绿色出行,
低碳环保,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