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来袭,人们熟悉又陌生的AI悄然走进与病毒作战的第一梯队,发挥着超出想象的巨大作用。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系列AI技术正被快速应用于安防的各个角落,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无接触测温”、“高效率通行”、“快速追踪并发现异常”已成为安全生活空间的必需品。
在人工智能的诸多应用领域中,智能安防是最能提现立体感知、数据融合、开放创新等“智能时代”特征的专项领域。目前我国智能安防渗透率约为5%,仍有大量场所的安防系统主要依赖于人的视觉判断,而缺乏对视频内容的智能分析。有专家预测,未来智能安防的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并且会渗透于城市的治安、交通、社区、教育、生产等各个方面。
01
AI技术体系中,生物识别和物体识别作为智能安防的重要技术,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用于一般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外,生物识别和物体识别技术也较多地应用于考勤、金融支付、信息安全等诸多并不属于公共安全的细分领域。除此之外,AI也在社区、家庭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实践。可见,AI与安防的结合开始全方位的应用于不同场景中。
从安防的需求层面看,AI不仅能够应用于更加丰富的场景,同时能够为多种业态的建筑运营提供技术支持。诸如在商场、写字楼、医院、学校和大型公建场馆,这类区域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智能分析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通道,利用自动测温、追踪技术为人们提供安全和可靠的环境。
可见,AI为现代化安防提供技术支撑和驱动力量,为不同场景的建筑物注入了“智慧”,帮助管理者提供了分析思考和指导行动的依据。
02
社会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推动安防行业的创新发展。从个人信息安全,到家庭、小区、社会、国家安全等都对“AI+安防”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十三五”规划、十九大报告中均提出要加大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搭建。毫无疑问,安防领域的人工智能化是必然的趋势之一。
在这一趋势推动下,北京智能建筑构建了依托于AI人工智能平台的安全防控体系,覆盖了建筑自身、建筑内部及周边等全方位空间,通过多维度的数据采集、融合与分析,增强了安防系统的智能化信息感知能力,对安全风险做到提前预警与主动防御,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流科学管控、建筑高效运维管理及多场景业务支持。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北智建的智能安防系统基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AI核心算法能力,能够更好地履行“无接触”防控,通过出入口控制、减少人员聚集、环境的动态消杀以及人流轨迹追踪等方式,为公共区域的安全防控提供了全面保障。
AI在智能安防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活跃在各类智能安防平台的应用领域中。伴随着5G、物联网技术陆续落地,AI技术不断地融入现代安防应用中,促使安防向更高层级的“智能安防”迈进,为智慧城市的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与更加安全的支撑。